物业管理行业营收稳步增长智慧社区成未来趋势
2025-04-15 新闻中心
20世纪80年代。1981年3月,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开启了行业的探索与起步阶段。彼时,物业管理的理念与模式尚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是借鉴香港地区的经验,服务内容相对单一,大多分布在在基础的房屋维修、安保以及环境卫生维护等方面,服务范围也多局限于少数高端居住小区和商业楼宇。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房地产市场逐渐升温,物业管理行业迎来了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契机。1994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管理办法》,这一法规的出台,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推动了物业管理企业的规范化运营。此后,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相继落地,如1996年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城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以及1998年建设部发布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法规的完善,进一步明确了物业管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市场秩序,促使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走向正轨。同时,物业管理企业的数量开始显著增长,服务范围也不断拓展,从沿海发达城市逐渐向内陆地区延伸。
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国务院颁布《物业管理条例》之后,物业管理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条例的实施,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的市场需求急剧增长,推动了物业管理企业的规模化扩张。许多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成立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以实现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专业的独立物业管理公司也凭借其优质的服务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和细化,除了传统的基础服务外,还逐渐拓展到社区文化建设、家政服务、房屋中介等增值服务领域,以满足业主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物业管理行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企业积极引入新技术,打造智能化物业管理平台,实现了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监控、报修服务的线上化、社区管理的信息化等,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业主带来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居住体验。此外,在国家对社区治理高度重视的背景下,物业管理行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近年来,我国物业管理面积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强劲态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的新建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以及工业园区等不断涌现,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物业上市企业的管理面积均值达到约1.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3%。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力推动,也体现了物业管理行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在不同类型的物业中,住宅物业的管理面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商业物业、办公物业以及工业物业等非住宅物业的管理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和企业办公需求的增长,其物业管理的规模和质量都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以一些一线城市为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其商业物业和办公物业的管理面积增长迅速,高端写字楼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物业管理服务不断升级,涵盖了智能化设施管理、高端商务服务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随着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也纳入了物业管理的范畴。通过对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整治以及引入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进一步扩大了物业管理的市场规模。例如,在一些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通过加装电梯、改善小区绿化和环境卫生、加强安保措施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居住条件,同时也为物业管理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企业的数量和从业人员规模也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20日,物业管理行业共计68家上市企业,行业总市值达到2638亿元,较2024年4月份的最低点回升了约30%。这些企业涵盖了各种规模和类型,既有大型房地产企业旗下的物业公司,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有众多小型的独立物业管理公司,它们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和本地化的服务特色,在区域市场中积极竞争。
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截至2022年末,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约为1200万人。物业管理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从业人员涵盖了物业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安保人员、保洁人员、绿化人员等多个岗位。其中,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统筹协调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维修人员负责物业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技能;安保人员承担着维护小区安全秩序的重要职责,保障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洁人员负责保持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洁,为业主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绿化人员则负责小区内的绿化养护工作,打造优美的绿化景观。
随着行业的发展,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课程、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企业也在不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推动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例如,一些大型物业管理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发展培训等,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还设立了内部晋升机制,为优秀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随着物业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品质的逐步提升,物业管理行业的营业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管理面积的持续增加,使得物业管理企业能够收取更多的物业服务费。随着新建物业项目的不断交付以及老旧社区物业管理的逐步覆盖,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带动了物业服务费收入的增长。二是增值服务的拓展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企业积极开展增值服务,如社区电商、房屋租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满足业主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收入。以社区电商为例,物业管理企业利用其与业主的紧密联系和社区资源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服务,为业主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同时从中获取收益。三是服务品质的提升使得企业能够适当提高收费标准。随着业主对物业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引入先进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从而获得业主的认可,有机会适当提高物业服务费标准,进而增加营业收入。
从不同规模企业的营收情况来看,头部企业凭借其品牌优势、规模效应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在营业收入增长方面表现更为突出。2023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达15.5亿元,同比增长4.56%。从收入构成看,2023年,百强企业基础物业服务收入持续增长,均值达12.72亿元,近四年占比首次超过八成,达到82.05%,占比较上年提升2.97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新高。这些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扩张、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积极拓展增值服务领域,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例如,一些头部物业管理企业通过收购其他地区的小型物业管理公司,迅速扩大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实现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此外,它们还积极布局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等新兴领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前,物业管理行业的企业类型主要包括大型房企下属物业公司和专业独立物业公司,它们在市场中各具优势与特点。
大型房企下属物业公司,凭借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紧密关联,拥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在项目获取方面,这类公司具有先天性的优势,能够优先承接母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确保稳定的业务来源。以万科物业为例,万科作为国内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开发的众多楼盘都由万科物业负责管理。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万科物业在项目拓展上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品牌建设方面,大型房企的品牌影响力能够有效辐射到物业公司,提升物业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业主在选择物业服务时,往往会因为对房地产开发商品牌的信任,而对其下属的物业公司产生好感,从而更愿意接受其服务。
在资源整合方面,大型房企下属物业公司能够充分利用母公司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支持。在项目开发阶段,物业公司可以提前介入,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专业建议,确保项目在交付后能够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在运营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母公司的资源,开展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如与房地产营销部门合作,开展房屋租售代理业务;与商业部门合作,引入优质的商业资源,为社区提供便利的商业服务等。
专业独立物业公司则以其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公司通常专注于物业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够为业主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例如,一些专注于高端写字楼物业管理的独立物业公司,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专业化水平,在高端写字楼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服务内容上,它们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物业的特点和业主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满足业主个性化的需求。
在市场拓展方面,专业独立物业公司更加灵活,能够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获取各类物业项目,包括非房企开发的项目。它们凭借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在市场中逐步积累客户资源,拓展业务范围。此外,专业独立物业公司还善于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例如,一些公司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增强业主的归属感和满意度等。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尽管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尚未形成绝对的垄断格局,各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激烈。2023年,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均值达到6798.10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21%;2023年,百强企业第三方管理面积占比达到54.53%,与2022年基本持平。这表明行业内头部企业虽然在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整体市场仍较为分散,存在着大量的中小物业管理企业。
物业管理资质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2018年,物业管理资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政策调整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进入物业管理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许多原本没有资质限制的小型企业和新成立的企业纷纷涌入,市场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竞争格局也更加复杂。
随着行业的发展,大型物业管理企业凭借其品牌、规模、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这一些企业通过规模化扩张、并购重组等方式,加速整合市场资源,提升市场集中度。例如,碧桂园服务、万科物业等头部企业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行动,迅速扩大在管面积和业务范围,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头部企业在服务品质提升、增值服务拓展等方面也具有更强的实力和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而中小物业管理企业则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提升服务的品质、创新服务模式、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